身心障礙主題講座7 –障礙研究疫情線上五四三:障礙文化與心理衛生健康

主講者: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治療與諮商系易君珊助理教授

紀錄: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張舫珊同學

時間:2021/08/28(六),上午10-11時

地點:線上論壇

電腦畫面截圖,右側為與會人的圖像,左側為主講者: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治療與諮商系易君珊助理教授簡報內容,簡報內容為障礙研究疫情線上五四三:障礙文化與心理衛生健康

本月臺灣障礙研究學會身心障礙系列論壇最後一場,邀請到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治療與諮商系易君珊助理教授,以「障礙文化與心理衛生健康」為題,分享美國在疫情期間的障礙議題,以及易君珊老師自身的觀察與「看見」,並且和與會者就疫情下生活工作的體驗、衝擊、變動對身心的影響進行熱烈的討論。

論壇一開始,易君珊老師特別說到,疫情緣故產生人際互動模式的改變,但仍將今日的論壇定位為互動對話的形式。同時,希望在論壇進行過程中,創造一個線上無障礙空間。透過障礙文化的視角,使所有表達都具有它存在的意義,並且使自己的聲音被聽見,藉由每個人參與表達方式各不相同,可以是躺著、坐著、聽著、看著字幕、回覆即時訊息、口述影像等方式,讓自己的身體處於舒適的狀態。

接著,易君珊老師以「疫情對大家帶來的考驗」展開和與會者的對話。像是與會者就臺灣經驗回應出外變得危險、經濟蕭條收入減少、人與人間產生距離、社交行為退化、與家人相處時間增加衝突亦增加,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形式的轉變等;易君珊老師以自身在美國的觀察感受進行回覆,如自我保護(戴口罩)變成種族標籤、長時間在家工作失去與人的連結與孤獨感、受虐者與施暴者長期共處、障礙者如何獲得協助、線上互動的不真實感,同時拋出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疫情下諸多的不便,包括線上互動有障礙、社交方式轉換、心理的孤獨感使得健全者無法接受,但疫情爆發前,障礙者卻已長期經歷如此被隔離、孤立的狀態。

不過,無論是對於障礙者或非障礙者而言,人類確實因疫情產生對生理心理健康劇烈影響,此是需要被關注的,並且須重新以不同方式活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方式、身體健康與醫療。易君珊老師以口罩供應為例,說明美國的身心障礙族群,在生活中協助彼此的方式係強調集體照顧(collective care)而非自我照顧(self care),像是她與朋友一同策畫手工口罩的製作,且將成品送往居住在社區裡有需求卻被遺忘的障礙者。另外,更指出疫情持續在全球發生,但資本主義影響資源分配,在多數人對於生死議題敏感之時,有色人種卻仍面對無法獲得疫苗或足夠的醫療輔助使得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的現實。

再者,易君珊老師用自身的例子來講述障礙文化、障礙社群的智慧,同時與會者也分享疫情之下似乎讓非障礙者可以「共感」障礙者過去的生活處境的經驗與感受。或許面對封城、不能出門、使用線上網絡溝通等方式對長期處於拘束狀態的障礙者來說是熟悉的,但對非障礙者並非如此,比如易君珊老師提及她的同事們第一次進行線上教學的狀態是惶恐、不知所措,因為原本習慣的環境被改變,從而凸顯出障礙者在主流文化下早已累積的許多生活小撇步,像是如何控制時間、節約精神體力,障礙者的智慧便在疫情之下則明顯嶄露。同時,因為生活上的極大轉變,易君珊老師提醒我們要去思考很多過往認為不能給障礙者的權利與方便,當非障礙者遇上相同處境時,用不同方式參與社會事務是應該且必須要被肯認。

而在美國的障礙文化中,無障礙需求是受到重視並且保持多元選擇,同時強調要如何達到無障礙需求與其可能面臨的衝突。舉例來說,多數人在同一空間裡,有些人覺得光線刺眼,有些人覺得昏暗,當需求有衝突時,解決方式並非偏袒一方委屈一方,我們應該讓雙方的需求備共同看見,且落實互相扶持、互相依賴的關係。

論壇尾聲,易君珊老師以其受邀製作的作品-外型設計來自老師手的模樣,宛若海帶、有六尺長、墨綠色 講述障礙正義。障礙權利與障礙正義並不相同,前者只有擁有國籍的人才能享有權利,但後者強調無論國籍、種族、性向等,每個人的需求、社會處境都應該被考慮,作品也挾帶提高對於障礙者連結之社會意識,同時含括障礙者在環境變遷上如何與其共生、共存的內涵。最後,在疫情期間我們學習到彼此扶持的共生系統是否直接拋棄,易君珊老師以「回歸正常」的思考命題為參與者提供一個令人省思之議題。

在君珊老師的演講後,參與本次論壇成員們亦積極針對其演講內容進行討論。像是疫情對人類的衝擊,讓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變動產生新樣貌,似乎可以重新去定義新的正常意義為何;以及無障礙的教學工作環境之合理調整等問題。最後,非常感謝君珊老師精彩的演講,使得與會者可透過疫情之下相類的生活經驗,深入探討對生活產生的影響、增加心理健康議題的重視,同時用障礙文化的視角提供與會者關於無障礙需求彈性化、障礙者與非障礙者共生共存、彼此照顧之不同思考角度。

線上團體大合照

WordPress.com.

Up ↑